文章详情

翡翠玉什么年代发现的,出土老翡翠

12-24     浏览量:123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翡翠玉什么年代发现的的知识,以及出土老翡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翡翠是什么朝代,由什么人带入中国的。

根据明人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的中期

大旅行家徐霞客旅行时也见证过当时翡翠贸易的盛况,并将其写入所著的《徐霞客游记》

可见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中间,但正史却没有留下具体由何人传入

只留下一个传奇的故事:

在明代中期,有一队在滇缅边界做生意的马帮。一次生意途中道路颠簸,将茶叶震掉,马帮头子便随手捡起一些大石头压货。到家后一块石头掉在地上,磨破了一点石皮,露出了里面碧绿的玉肉,马帮头子好是喜欢,于是委托首饰行打造了一套首饰送给妻女。

后来这种新出现的玉石名气越来越大,备受人们喜欢,因颜色似翠鸟羽毛,

顾定名翡翠。

翡翠玉什么年代发现的,出土老翡翠

翡翠从什么年代开始流行的呢?

翡翠在我国流行时间并不长,众所周知,翡翠的流行和普及是在清末,由慈禧老佛爷带动起来的。正所谓上行下效,老佛爷喜欢啥,下面的人自然就会去迎合,搞得民间也流行起翡翠来。就连李莲英都花了一万两银子买了一件翠色的翡翠翎管,可见当时带翠的翡翠价值有多高。

其实,这场翡翠风暴的始作俑者慈禧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的那么喜欢翡翠,她除了几件心爱的翡翠西瓜和白菜以及翡翠做的水果之外,首饰还是更喜欢碧玺、珍珠、红蓝宝石。我们从慈禧入殓时的陪葬品就能看出,其中翡翠仅占一小部分,其余最多的就是各种大小不一的珍珠,其次是白玉雕件和首饰以及红蓝宝石和慈禧首饰。由此可见,翡翠并不是慈禧的最爱,而是民间的一种曲解。

有人说,元代就有翡翠制品,明代和清代逐渐多见,但目前我们并没有发现元代和明代的翡翠制品,清早期也并不见什么翡翠制品,还是以白玉为主,宝石为辅。我们从明代严嵩和清中期的和珅被抄家的物品明细中都无法找到翡翠的影子,严嵩家多见金银、书画、象牙、绫罗绸缎、古琴、古扇、古铜器等珍玩。而和珅家只有各种白玉、碧玺、红蓝宝石、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古玩奇珍。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清晚期以前的翡翠是不受待见的,我们从清代帽顶的顶珠也可以判断,如果像有些人说的翡翠稀少所以比较珍贵,难道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上层人物应该会收藏或者佩戴翡翠。甚至任何代表身份的配饰都没有翡翠的踪影,宁愿用青金石、珊瑚、南宫、珍珠等来代表身份和祭祀天地和祖宗。

古代人不待见翡翠,是因为翡翠低位比较尴尬,硬度高不好加工,不如软玉好成器,但又不如宝石硬度高,透明度也不如宝石,人们宁愿用玻璃也不会用翡翠。尤其颜色较花,古人讲究纯净,表里如一,所以翡翠的颜色乱七八糟这是古人最难以忍受的。这就是古人不喜欢翡翠的原因。所以我们现在喜欢翡翠,只是一种现代审美,跟中国的玉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

翡翠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称,玉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玉的踪迹,至四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及良渚文化时期更是涌现出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在古人心目中,“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可见人们对玉石由衷的喜爱之情。深厚的玉文化底蕴,使翡翠在明末清初之际,以其缜密坚韧的质地、天然艳丽的色泽而成为了玉石家族中个重要的后起之秀,顷刻间在玉石界独领风骚,并且其价值在近二百年的演变中日益升高,远远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玉石一透闪石、阳起石质软玉。翡翠凝聚着亿万年天地的造化,承载着五千载华夏文明的精髓,深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而最终当之无愧地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誉。翠的美是含蓄典雅的,深深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它具有一种灵韵古典的气质,这是一种来自文化深处的柔美,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的美,是一种别有韵味的难忘之美…凭借其朦胧外皮之下所蕴含着的万千美色与晶莹别透,翡翠最终以其独具魅力的种、水、色征服了所有爱玉、惜玉、崇玉、赏玉、藏玉之人,担当起了“器以载道”、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翡翠颜色五彩斑斓,质地晶莹别透,品性润若凝脂。它既有青翠欲滴的绿,又有热情如火的红;既有雍容华贵的黄,又有典雅庄重的紫:既有圣洁高贵的白,又有凝重犀利的黑……“这些种种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的色彩,无不是收藏家们倾心向往的经典。

第一块翡翠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这个,我觉得既然翡翠称为缅甸玉,咱们不能按照中国的文献记载去回答,得尊重缅甸的数据。

按照缅甸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公元264年,缅甸曼在德勒以北350公里的帕敢,发现的第一块翡翠。

当然,缅甸也有很多民间说法,甚至说到史前的也有,可以理解,民族自豪感。

翡翠是什么时代进入中国?什么时代在中国流行?

在中国云南省腾冲地区,曾多次发现用翡翠玉料磨制的很原始的玉器。如1987年,在云南保山地区龙陵县出土了三把玉斧,经鉴定,材质为翡翠;再经考古学测试,为远古时期的文物。目前谈论翡翠历史比较系统、资料较为丰富的文章是杨希林先生所撰写的《翡翠简史》一文,杨希林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出土的汉唐等时期的翡翠,其原石应为日本所产,经高丽(朝鲜)运人中国,而不是缅甸出产的翡翠。但至少在唐代以前,商品级的硬玉矿物在中国很少见,也还未获得翡翠的美称,如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南郊,唐代玢王府旧址地窖发现的出土文物中有翡翠六颗,但其名称却与其他玉石一道题记为“颇黎十六”
。显然,当时人们还未将硬玉矿物定名为翡翠,当时流人中国的翡翠除产自日本外,还有可能来自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一带。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
,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滇游日记》中已明确记载有在腾冲、保山两地加工、经营翡翠(后来才称为翡翠)的消息,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腾冲的翡翠加工业和翡翠商贸活动已经达到了繁荣的程度;清乾隆时期的大学士,纪昀
(1724-1805)
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记载:“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如蓝田,乾黄强名之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出真玉上矣.…盖相去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百年乎!”从徐霞客在永昌府(今云南保山、腾冲一带)加工“翠生石”(翡翠)时(1639)
,至纪昀幼时(1734年左右)的近百年间,翡翠仍未被内地认为是价值较高的“真玉”
,其消费群体很小,价格也很低。所以,皇室、贵族当然不屑使用价格低的玉石自贬身价。因此不能因十三陵中没有翡翠,就断定当时在民间也没有发现和使用翡翠。
根据史料及考证,从周朝至明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1644年)
,中国民间已有翡翠玉器及饰品,但数量极少,未受到起码的重视,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软玉(和阗玉)文化最辉煌的时代。软玉,尤其是软玉中的白玉,在使用上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从故宫博物馆所藏的玉件珍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现象,这一时期的玉件多为各种软玉制作的雕件。即使到了明代,翡翠也未被重视。
清代康熙以后,缅甸国王常将翡翠饰品作为贡品,向中国皇帝进贡,历史上著名的“翡翠之路”得到了拓展,康熙之后,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爱好,使得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翡翠业迅速地兴旺了起来,翡翠逐渐流人中国上层社会,为统治阶级所注重,尤其在清末,翡翠受到慈禧的特别偏爱,其身价陡然上升。史料记载,曾有一外国进贡者向慈禧献上一颗大钻石,她不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小件翡翠的人。在慈禧的殉葬品中,有翡翠西瓜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估价值白银500万两;翡翠甜瓜4个,形象神似,估价值白银600万两;翡翠荷叶1件,叶上布满绿筋,估价值白银285万两;翡翠白菜2棵,生动逼真,令人叫绝:菜心上有两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有两只黄色的马蜂,均为一块玉料制成,估价值白银1000万两。另外还有许多翡翠制品。
1928年慈禧墓为军阀孙殿英所盗,致使这批翡翠珍宝大量流人外国。从史料中及这些史实可以看出,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翡翠在中国王文化及玉贸易中的地位已超过了白玉和其他玉石。
总之,翡翠制品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就已流人中国西南边陲,但数量极少;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中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600年)

关于翡翠玉什么年代发现的和出土老翡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出土老翡翠、翡翠玉什么年代发现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相关推荐